巴戎寺是我们在吴哥第一个游览的地方。但其实它不应该是第一个。高棉的微笑如此著名,可初来乍到的我们在那个时候还丝毫没有敬畏之心。
而关于54尊佛头和216面各不相同的微笑,有人说这是神庙的建造者阇耶跋摩七世,也有人说这是四面佛大梵天。只是这佛堂上竖着印度教主神的头像也是有些奇怪,也许那时他们并不分家吧。
有人说这些微笑代表了佛看众生的慈悲,有人说这微笑充满着神秘和宁静。还有人说工匠们特意将每一个微笑都刻画得不尽相同。我们也只是道听途说就罢。一个哈姆雷特就能有一千种模样,更不提这200多面微笑,在历史长河中该幻化出多少的传说与猜测来。我倒是觉得在那时,你想在这些巨石上雕出200多面一模一样的微笑来,难度只怕是更大一些。。。
寺庙的墙壁上,到处雕刻着各种图案,有人民劳动生活作息的,也有神话故事,小仙女偏偏跳舞的。这其中的安排和逻辑已经无踪可寻。只是这些古人的雕刻技巧无时不刻不让你赞叹。
所有的佛塔都是修着高而又陡峭的台阶。台阶之窄几乎让人无从下脚。这在吴哥的所有建筑中几乎都是一样。
我们起初抱怨他们偷工减料。后来才知道这是刻意为之 - 让你在朝拜的过程中历经磨难,非手脚并用而不能登顶。只有虔诚又坚定的信徒,才能到达到最终的彼岸。虽然我不信教,但是宗教当中的很多想法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好比这些石阶,毕竟教会了你谦卑与坚持,磨练了人的心性。
吴哥的各种神庙里,都会有类似于画框的建筑方式。不管是门框还是窗沿,都精细的雕琢了一层层的边纹,人在当中就仿佛入画一般。而这些门框层层重叠在一起,会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近在眼前的东西,也仿佛被隔绝到另一个维度;而离你远的东西,又会觉得是在透过某种窗口,看另一个世界的事物。油然升腾起了几分神秘感。
到处常见的这种圆柱形物体叫林伽。是湿婆的一种象征。湿婆也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是毁灭之神,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因为湿婆也是生殖之神,所以你也就明白这个林伽代表的是什么了。根据百度百科:下面的底座叫约尼,约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的妻子。这种配合的含义是:阴阳二性永远不离,阴阳交合即万物的总体。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做爱时,一次就达100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精液喷洒成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
不知道印度人民心里是怎么想的,也许这里只是断章取义,不过我觉得读过之后,完全不会想去恒河洗澡呢。也许只有他们自己了解这其中的酸爽了。
巴芳寺离巴戎寺很近,是一座非常雄伟的金字塔状的建筑,占地面积也很大。石阶非常陡峭,为了游览方便,搭建了木质的楼梯,不过要爬到顶依然需要勇气和体力。寺有5层,1,3,5层有回廊。寺的侧面还有一尊巨大的卧佛。
这是卧佛哦,不看旁边的说明牌的话一下子还没看出来吧.......
顺着游览方向往卧佛后面离开巴芳寺,会来到战象平台的后方。这中间是一片引人入胜的小树林。
很庆幸我们没有和别人一样从进寺的地方原路退出而错过了这一片小树林。在这里,阳光透过树叶撒在地上和散乱的石块上,有非常漂亮的光影。没有了太阳直射的曝晒,加上一阵阵微风徐徐吹过,让人一下有了精神。林间小路和沿途的小型遗迹也会让你生出一种探险的感觉。
也就是这种在探险精神的鼓舞下,才能突破尺度,坐在野地上,在蚂蚁和蜘蛛的簇拥下摆pose拍照呀
塔布隆寺是第一天另一个精彩的地方。这个古墓丽影的取景地与其他单独建造的寺庙完全不同。这里与圣剑寺,崩密列类似,属于大型的建筑群。
整个遗迹规整而有序地在周围建有回廊,而中间则近似对称地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庙塔。通道和小型围墙将不同的区域隔开。每每以为走到尽头,可穿过一座小塔或是通道,面前又是一片豁然开朗。
最特别的一点在于这里是一座被古树占领的城池。每走几步便可见参天的巨树将根茎依附在建筑之上。那些粗壮的树根弯曲成各种匪夷所思的角度和形态,横亘在屋檐,穿行于门廊,费劲力气纠缠与贴合,与身下的建筑紧紧相拥。如果不抬头看那树冠,你会以为这是一条条白色的巨蟒,守护在这古迹之上,历经千年,抵御着人类,乃至于岁月的侵蚀。
第一天来到吴哥寺已近夕阳西下。吴哥寺也叫吴哥窟或者小吴哥。很有意思的是,Mr Horn把我们放在了后门。倒是让我们领略到了些不同的味道。
景区后门的入口到真正的吴哥寺还要走个几分钟,与我们同行的是一波猴子。与国内不同的是,这些猴儿不会接近人类来要食,而且对人类好似无甚兴趣,与我们保持着礼貌的距离,自顾自管赶着路。我们途径不知名的遗迹宫殿,再伴着远处传来的佛经声,来到大名鼎鼎的吴哥寺跟前。
眼前的三座高塔,便是柬埔寨的象征,被印在国旗上,货币上和各种T恤上。此处相见,已经很熟了。后门处的栅栏很有些味道,远远拍上一张,加上点昏暗的感觉,有种走向中世纪吸血鬼古堡的感觉。
由于来的太晚,等我们走到中央那几座高塔,吴哥寺已经要关门了。我们想要上塔却被保安拦了下来,只好在一旁的石头上坐着休息。有一行中国人正从高塔处下来,木质楼梯还是如此陡峭,以至于这些人花了好一会儿才颤颤巍巍地走下来。其中一个恐高症的中年女人更是倒过身来,手脚并用地向下慢慢蠕动。每走几步,回头看看,然后陡然再回过头去,拍拍自己的胸口。这种情况甚至持续到最后几节楼梯,已经临近地面了,她还是不自知地背心向后,一步一个脚印。猛得回过头来才发现,脚都快点地了,这才反过身来,一溜烟的走完了最后几阶。下面等待的众人终于爆发出一阵掌声。而坐在旁边的我们相视一笑,意识到自己竟然无聊地看完了整个过程。
夕阳下的吴哥寺很美,可是保安无情的哨声摧毁了本该有的那片静谧。仅剩的游人被赶向门外。好几个长枪短跑的摄影者一步三回头地倒退出来,与保安斗智斗勇,榨取着最后的几张照片。我们可能有点太累,也没有力气再与保安捉迷藏,就这样乖乖得离开了。不过我们也决定,剩下的几天里必须要再来一次。
其实第二天的清晨,我们就又来到吴哥拍日出了。兴致勃勃带了三脚架,却发现5点半,贴近莲花池的河岸已经完全没有下脚之地,更别谈支三脚架了。有好些人仗着穿拖鞋已经直接走进水塘里去争抢好位置。
不过,看下面的照片就知道,日出并没有如约而至。厚厚的云层,阻绝了脑海中的万丈金光,把众人的期盼掩埋在这灰色的清晨中。
退出人潮,看到一个在后方支着三脚架的老外,脚架上是5Dmark3,还带着快门线。很好奇难道他架起这专业装备就为了拍人山人海?于是就上去攀谈。他说他来自澳洲,其实他4点半就来了,架在这里拍了一些还没有游客的照片,准备晚点拍到日出的话,可以合成出没有游客的日出。我很佩服这样的敬业精神,为了拍出一张完美的照片,很多人不怕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不过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告诉我,这里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了。每天4点半,非常准时,直到我们来的这一天才有所收敛。看来,他4点半起来拍日出已经不是第一天了。明天,他的家人就到柬埔寨与他汇合了,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机会拍到这吴哥寺的日出。交流了一下彼此拍的照片以后,我们互祝好运就此别过。
回去补个觉以后我们按照行程去了外圈看女王宫。而下面那些早晨的吴哥寺照片其实已经是第三天早上我们再访吴哥寺时拍的了。
这一次,我们找了一个导游,从15美元,还价到10美元。而他也带我们转了大约1个多小时。告诉了我们吴哥寺的许多背景和知识。
吴哥寺坐东向西,面向日暮,与其他寺庙朝向完全相反。所以它其实是古代柬埔寨国王苏耶跋摩二世的陵墓,国王的骨灰盅就在中央的高塔里。其建筑方式也是外层回廊,中央高塔,象征宇宙中心须弥山。而这些概念都属于印度教。所以吴哥寺原来只是叫Angkor而已,到了后来才在侧面加了一座佛教寺庙(Wat),整体变成了名叫Angkor Wat的佛教寺庙。
柬埔寨人民让我非常讶异的是,他们改换宗教信仰的时候似乎从来不去推倒和破坏原有信仰所建筑的东西。一个佛教徒占95%的国家的遗迹中,感觉95%的雕刻造像都属于印度教。而堂堂Angkor Wat不管从建造方式还是回廊里的雕刻也尽是属于印度教的古代神话与神祗,变成佛教寺庙也只是在遗迹侧面加了一个庙宇而已。在当今世界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的宗教争斗中,这样的胸怀让人相信,那时的人才是真心向善,尊重他人,尊重文化与知识。也是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这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得以留存,并且奇妙的融合了印度教与佛教的精神和物质遗产。
除了那些网上都能查到的东西,我们的导游似乎也了解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包括那绕寺一周的护城河,若是干枯,寺庙就会坍塌。长长的通往寺庙的栈台走廊分为几段,每段都代表了一个轮回。古代建筑者们精通星象,每年会有两个时间,日出正好出现在中央高塔的尖顶。古代的帝王也曾经在吴哥寺出家,只是他们不会住在那些高塔里,而是在现在的草地上,搭着一些临时的屋子,住在里面。等等等等。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几乎都忘了拍照。等看完了回廊里的各种壁画雕刻,再走到中央高塔的时候,他说他已经不能再进去了。我们将信将疑地谢过之后,准备去爬塔,这才发现,爬塔的队伍已经排出好几十米长,移动也极其缓慢。想必我们的导游是不准备和我们一起排队,这才说上面他不能去了。
看这架势我们也只好放弃,匆匆回到Mr. Horn的车上,开始我们大圈的旅程。
穿越回第二天,日出之后是外圈的女王宫。
女王宫是后起的名字,这里住的并不是女王。而且不同于其他的遗迹,这整个寺庙甚至都不是王室所建,所以规模非常之小。我们凭着前一天逛吴哥窟的经验,以为高潮刚要到来的时候,其实已经站在了女王宫的出口。而这座寺庙之所以叫做女王宫,是因为其建筑色彩与雕刻过于精美,完全不似出自男人之手。
可以看到,整座寺庙里面的所有建筑上都雕满了各种花纹。从门框到立柱,从门楣到窗棂,甚至是石壁和台基上都是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一些大型的叙事雕刻更是层次分明,几乎细腻到肌理。
只可惜,精致总是和小巧连在一起。这“吴哥艺术的宝石” 着实不大,前一秒还在摇头赞叹雕刻的精美,后一秒就开始摇头叹息这“王宫”的大小。
原来对日落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尤其是到了下午忽大忽小的雨飘个没完。我们到达巴肯山脚下的时候已经是4点半,雨下得正大。几乎放弃的我们犹豫再三,觉得反正也没什么地方去,起码要试试俯瞰一下吴哥窟。于是,借了Mr. Horn的雨伞,我们就开始爬山。
巴肯山很矮,只有70米。所谓爬山,只能说是沿着盘山小路走上去而已。1公里路大约15分钟就可以登顶。
矮有矮的好处,爬起来毫不费力。可矮也有矮的坏处,那就是完全没有占领制高点的感觉。到达山顶的巴肯寺后,发现所谓的俯瞰吴哥寺,只能看到吴哥寺最高三座高塔的一隅而已。远处是一马平川的矮平房,毫无声色可摄。近处是山上的大树,遮的满眼翠绿,生机勃勃,可惜想看的残垣废墟就全都被遮得严严实实。也只有山顶这巴肯寺,有几座佛塔,可供赏玩。
所幸今天下雨,山顶的人还不至于多到无处落脚,大家在一片叹息和一片希望声中焦躁地等待。雨虽然已经停了,但我们发现这让人失望的所谓的“俯瞰”视野后,本来已经准备下山。可是抱着玩玩的心理左拍一张,右拍一张,不知不觉已经磨到了五点十五。于是想想也不差再等这一会儿了吧。
就这样,我们四处寻觅着人少view好的地点的过程中,太阳也慢慢从云层中探出头来。霞光隐隐地就染黄了天际。不得不说,巴肯山的日落还是挺美的。我们很庆幸没有下山,看到了这些先是昏黄,后又血红的余晖撒到那些斑驳石塔上而形成的美妙画面;也看到了天边的云层在落日最后的映照下放射出万丈瑰丽色彩的图卷。我们与吴哥遗迹的美好回忆便都被定格在了这一幕幕难忘的落日映画中。
看到标题,就知道我要偷懒了。的确,外圈,大圈的景点其实还有很多。崩密列,罗洛寺群,大圈一众早期小寺庙和圣剑寺,皇家浴池等等。不过这些景点的观感就再也不复看到上述那些遗迹的震撼。很多都只是走马观花,签到式的一游而已。当然,这其中也还是有些让你叹为观止的景致,不过就留在途中,由各位自己去发掘吧。
罗洛寺群可以说是吴哥式建筑最早的几幢起源的寺庙。现在这些小型寺庙的周围也有居民居住,并建有现代的寺庙。
风雨欲来的龙蟠水池
女王宫的后面还有可以坐船游览的一片小湖面。季节正确的话,应该可以看到很多荷花
吴哥国家博物馆可以说是必去之地,里面大多地方不能拍照,不过还是有些地方可以小照两张。遗迹里面有许多完整的佛像为了好好保护已经被替代,而这里就放置了那些石像的真迹。
暹粒的鳄鱼养殖场,3美元随便一看~小鳄鱼其实挺可爱的。长大了就没那么有趣了
丰富旅游线路,优惠旅游报价,优质旅行服务,尽在深圳国旅官方网站(www.kaz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