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是缅甸最大的城市,在迁都之前这里也是缅甸的首都,举世闻名的仰光大金塔( ShweDagonPagoda)就在这里,始建于公元前588年,相传缅甸商人科加达普陀兄弟从印度带回8根佛祖释迦牟尼的佛发,献给缅王奥加拉巴,于是缅王下令修筑此塔珍藏佛发。后来历朝历代不断进行修缮和扩建。
一早打车到了入口处,开始了漫长的攀爬,光着脚上台阶走了好久好久……
金灿灿的世界。
第三站,苏雷塔,仰光的“CBD”,整个城市最为繁华之地,是今天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了,很多殖民时期留下来的欧式建筑,以及灿烂色彩掩映下的砖红楼房、喷泉。一瞬间以为自己是到了欧洲的哪个城市。
苏雷塔前面鸽子成群,缅甸人信佛不杀生,所以这里的动物也都根本不怕人,大摇大摆地与人共生。
令人着迷的市政厅、高等法院和独立纪念碑等英式建筑,而我最喜欢的是这里悠闲的氛围,绿油油的草坪上坐满了懒散的人们,静静地享受下午的时光。这个下午我也坐在草坪上,假装自己并非是疲惫匆忙的旅人,马上要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在这片绿油油的世界,我期望着时间尽量延长。
下午在民宿稍事休整,即坐车前往仰光客运站,开始了颠簸的一夜。11点钟的时候人还迷迷瞪瞪的,这个时候大巴忽然开了灯,原来是到了一个休息站,可以下车休息半个小时,吃吃饭什么的,我看着外面闪亮亮的霓虹灯不禁有些恍惚,仿佛是抵达了一个绿洲。
菜上来了,可是看起来毫无食欲,我冷着脸对着那莫名其妙的蔬菜拼盘和咖喱鸡肉看了半天,丝毫未动。
一夜昏昏沉沉的颠簸,凌晨5点多抵达蒲甘。一下车,一群趴活的司机就围过来谈价格,而且看起来都不实在,漫天要价,我们仗着人多(9个人),和他们砍价砍了很久,最终成交,他们同意拉我们包车走一天。算算时间离日出也不远了,于是我们决定让他们先带我们去一个佛塔看日出,看完日出再回住的地方休息。
就这样,我们三人一组,坐上了马车,颠儿颠儿地往佛塔的方向走,停在一座佛塔前,我们开始往上攀爬。
随着天色渐亮,平原上高低起伏错落的佛塔也显出了形状。缅甸的雨季已经不远,空气潮湿,让远处的佛塔看起来也都雾蒙蒙的。
太阳升到挺高的时候我们才终于见到了它,圆圆的,红红的,在这晨光的照耀下,我们乘着马车去旅店所在的娘乌镇。
一路的异域风情的景致在暖暖的光线刻画下,变得极富有情调。我坐在马车上,快门一直未停。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说那个观日落最著名的塔——许三多,也叫Shwe san daw(瑞山陀塔),阿奴律陀王于1057年建造,是蒲甘四大佛塔之一。这座塔只能通过外部的台阶一步一步登上去,台阶无比的陡峭,它无疑是整个蒲甘观看日出日落视角最好的地方。我们在这里迎接了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其实在那个塔上我无比之俗地想到了北京景山……感觉其实挺像的呵呵呵呵= =)
Shwe-Zi-Gon Paya 瑞光西塔,有着不输于仰光大金塔的的金光灿烂,是蒲甘最古老的寺庙,也是蒲甘唯一用石头堆砌的建筑,整个塔周边建筑也是金灿灿的。
瑞光西塔周边的金色走廊。
狄罗明洛佛塔全貌。
在这里我们和当地的孩子,灿烂的笑脸以及灼热的阳光一起度过了很美好的一段时光,这里的孩子真的很上相啊,在这画框一样的窗口,拍了好多照片。
在塔外拍了拍花朵。
Bupaya部帕耶塔,建在河边,有着形状非常引人注目的这么个……我叫它什么好 = =。
我们坐在这里发了一会儿呆,还写了明信片。
益达同学新买的隆基,系上之后被缅甸姑娘们笑了好久,然后她走过来帮他用正确的方式系上隆基。在缅甸,男人通常是将隆基打成一个结系在腰间,而女人会用隆基上的绳子平整地把隆基系上,而益达同学之前自己采用的正是女式系法~
在许三多塔上拍的佛塔,正是日落之前暖暖的光线照耀佛塔的时刻。
5点多就已经到达了瑞山陀塔,四周还都是灰蒙蒙的,没有我想象中那种太阳喷薄而出的感觉,大概还是季节不对。六点多的时候有工作人员过来要让我们下塔,说是今天有活动。我们下塔后看见有不少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当地小孩子,原来正赶上他们的开学仪式。
在新浦甘的邮局寄了明信片,吃过午饭大家就都回去睡觉了,避开今天最热的一个时间段。下午5点钟再次出发,打算随便找一个塔看日落。
我们就这样很偶然地来到了”1774”塔,在上面呆了很久,直到天色暗得都看不清什么了。在塔上遇见一个八岁的小姑娘,以及她的两个姐姐。小姑娘的英语非常的棒,和我们聊天很久。他们一家就住在塔周围,工作就是看这座塔,负责维修和清洗。她还漂亮的折了鸡蛋花送给我们。
“每个人都希望在蒲甘找到一座属于自己的塔”,
这一座是我们的——1774。
在蒲甘的最后一天,我们打算坐电瓶车随便转转,“查缺补漏”,随心随缘看塔。我是没有骑过电瓶车,战战兢兢稍稍试了一下,一拧把手,车”噌“地加速,吓得要死。我们住的民宿里有个小伙计,看着我那怂样,就跑过来比比划划的似乎想要教我骑车,之后他示意我坐在电瓶车后座,然后他启动了车子。
30秒后……
我们栽到了水坑里。
当时我就不淡定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人没事,只是衣服被弄得好脏,洗了半天,好在缅甸的阳光温度正好,能很快把我衣服吹干,所以我就穿着半干的衣服正式出门开始一天的行程了= =。
电瓶车呢?我当然是怂怂地坐在后座,让蒲小实带我啦= =
出发后还没几分钟,因为停下来捡帽子,岔路口迷路,我们三个人和另外几个人就走散了,于是我们索性自己逛,随便爬了几个塔,和塔一起凹各种造型,试图拍出一点“苍凉”的感觉。
绽放的花朵,以及1774塔。
在bibo用餐,下午坐在巨大的酒店大堂里面乘凉(其实一点都不凉,热死了)、睡觉。冰河益达在游泳池里游泳,还有若干欧美人穿着比基尼躺在阳光里晒太阳。快到点的时候我们找了家蒲甘的小馆子吃了当地餐,老板不太懂英文,勉强点了单(于是点出了奇葩暗黑料理张君雅小妹妹拌西红柿),之后就坐上了小皮卡,带我们去了蒲甘汽车站,上了大巴,又是一夜的颠簸,明天就到茵莱湖了。
茵莱湖是此行中费我快门最多的一个地方,也许是因为行前看过太多蒲甘的照片,面对万千佛塔也觉得不过如此,而本来差点被我T出行程的茵莱湖,竟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抵达茵莱湖的这天早上下雨了,所以上午的时间基本都在娘水镇休整,雨过天晴,顺着乡间的小路到镇上找些吃的。娘水镇是一个总体来说设施比较粗糙的小镇,可不知为什么,或许是刚刚被雨洗过的缘故,整体都透着一种鲜活明丽的小清新气息。
下午我们包了一条船游茵莱湖,这种当地特有的细长小舟带有发动机,在达达的马达声中猛然加速,凉风吹得人格外舒爽,连太阳当头都不觉得热了。在缅甸接连几天都是40度的高温,终于在茵莱湖赶上了一次下雨,可谓是我们缅甸此行最舒服的一天。
竹竿撑起的“水上屋”,有点像朴素版的马尔代夫。这里有200多水上村落,村与村之间有无数的水道,当地人就靠着这些细长的扁舟在村子之间来回走动,运输货物。
单脚划船的渔夫是茵莱湖上最迷人的舞蹈家,茵莱湖有着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捕鱼方式。当地人认为,用脚划船速度快而耐久,如果需要腾出双手操作渔网,则把桨把夹在腋下,做到行船和捕鱼两不误。据说因为茵莱湖里芦苇丛生,人们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苇叶,唯有站起来才能看到芦苇下面的湖水中有没有鱼。
随着游客的增多,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也逐渐演化成一种表演,船夫会划着小船到游客的船边,摆出最经典的若干pose,快门声狂响,让游客过足瘾。当然,之后是要给一些小费的。
单脚划船的渔夫,茵莱湖上最迷人的舞蹈家
接下来就要说说之前在购物篇提到的茵莱湖手工作坊了。这家手工织布作坊,是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水上的木屋有两层,下层售卖成品,上层是纺织的工人。非常原始的方式,脚踩着踏板,手舞着织梭,非常有节奏地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不用色泽的线条,就这样交叉融合出全新的颜色。
这里怎么说也算是一个生产布料的“工厂”,可是从楼房本身,到梁柱地板,到所有的“机械”,全都是木制的,几乎寻觅不到一点金属的光泽。
仔细观察,那看似雪白的丝线其实每一缕都是不同的颜色。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非常原始的造纸艺术,在缅甸不少地方都可以买到这种带花瓣的纸,有的订成本子,有的做成纸扇。
在阳台上风干,这时候颜色也开始渐渐变浅。
用这种纯天然纸张做的纸伞,非常漂亮呢。
长颈族,由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喀伦族(Karen)的一支巴东(Padaung)族所组成,在泰国也见得到这个民族。按照他们的风俗,女孩在5岁的时候就要在颈及四肢套上铜圈带上1公斤的铜环。一个主要靠旅游业为生的民族。
脖子上的铜环。
回程真的很美,在傍晚暖暖的光线照耀下,天空和水面的色彩变幻莫测。
船尾溅起的水花,在落日的余晖照耀下,闪耀着晶亮的光芒。
茵莱湖的第二天,我们打算骑车转一转,不过今天太阳实在是太晒了,我又没有合适的长裤,骑到一半的时候我、菲还有橙子就开始打退堂鼓,动身往回骑,其余的人继续往前面走,想去看看前面的一座桥。
下午天气太热,我们也不想动弹,洗了个澡就一直坐在旅店的二楼玩手机、睡懒觉。快到时间的时候我们被旅店的车送到了一个路口,我们在那里等待开往曼德勒的大巴。
凌晨到达曼德勒,又看到好多人围过来想要拉活儿,讲了半天的价终于坐上了车去旅店。几个累坏了的小伙伴执意要睡一会儿,我、白玛、土豪等几个精神头还比较足的人出们溜达,随便拍了拍街景。
我们像好奇的猫咪,不停地被前方的事物吸引,托钵的僧人,呼啦啦成群的鸽子,头顶篮子的妇女,沿街卖花的摊位,外面悬挂着人的双条车,开张的早餐铺……就这样,毫无目的的我们,抱着相机越走越远,一步一景。
出于好奇,我们尝试了一次曼德勒的早餐,首先来看看他们做的这些东西吧——
隆重推荐这个!用石锅制造出的迷之蛋饼,据当地人说这个是myanmar cake。
迷之蛋饼,成品用纸包起来,用料十足而且丰富,味道堪比北京早餐的鸡蛋灌饼神马的,真的很好吃啊。(当然我们也没敢多吃= =,尝尝而已)
我们就这样走走逛逛,偶然间到达了一个不知名字的寺庙,估计就是当地人平日去的寺庙,算不上什么景点。
在寺庙里里面逛了逛,开始沿着台阶往回走,就在这时,有打扫寺院的人过来在走廊洒了水,水渐渐摊开,一瞬间金色的廊柱映照出倒影,双倍的色彩漂亮得让人要屏住呼吸。
我们坐在台阶,凝视着金色的世界,拍了好久好久的照片。
缅甸是小乘佛教国家,僧侣严格实行“过午不食”和“托钵乞食”,第一餐在4:00,第二餐在10:00左右开始沿街化缘,12:00以前回到寺庙吃完。上千僧侣整齐的排成两排,托钵赤脚,目光保持在在前方三英尺,手臂静静包裹在袈裟内,静默有序的缓缓向前移动。
其实在缅甸,每天早上在街上就能看到“僧饭”的活动,不过这里是规模最大的,浩浩荡荡的僧人排着队,看不到尽头。
这里是缅甸的若干景点里,最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地方,一切就像是一场表演,各国慕名而来的游客,举着相机围在僧人队伍周边,对着整个仪式狂拍,长枪短炮的阵势颇为吓人。
不过这里的僧人也都习惯了,虽然不排斥,但也不会给游客好脸色看,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前方。
说实话,想在这里多拍些所谓人文气息的片子的话,大概会比较失望吧,拍出来的都是板着脸的僧人,照片能有多好呢= =。
下一站,实皆山,因为天气太热,看着山这么高我也懒得爬,就和几个小伙伴坐下来,等着上山的几个人走一圈。
中午由包车师傅拉我们去了一家因瓦古城河对岸码头的饭店,一下车,几个小姑娘就打扮得花枝招展地拉我们进店,她们最大的也不超过十岁,不过一看接待客人就非常老练。这家餐厅价格确实不便宜,不过我们也认了。
接下来乘船到因瓦古城,这里曾经作为都城存在了4个世纪之久。古城四面环水,犹如小岛般被水隔开。与其他的古城方正布局不同,因瓦古城的整体形状像是一个蹲坐着的狮子。因为景点比较分散,所以我们是乘坐马车,游览古城里的各处景点。
刚下船到达古城的时候,遇到一个刚逛完回来的中国人,问起因瓦古城如何,他大呼“嗨,没意思!”据他讲,和蒲甘差不了多少。这导致了我们很多人,甚至包括我,都有了些许不想继续往下逛的想法。第一站的柚木寺,由于要付钱买票,产生了分歧,有几个小伙伴直接表示不想买票进了,要在凉快的地方等我们,我也纠结了一会儿,差点就放弃了这里,不过后来在土豪和白玛同学诸多“来都来了”的鼓动下,还是决定进去看看。
事实证明,不虚此行。
怎么说呢,如果曼德勒是我来缅甸抵达的第一站,那么我对它的印象应该会好许多。在蒲甘看多了佛塔难免会视觉疲劳,而这里的建筑,相比蒲甘,要更为精致华美,更加沧桑具有历史感一些。
曼德勒通票,10000缅币,不止是看这一个寺庙哦,曼德勒若干比较大的景点都可以用它,在各个景点门口就可以买票,去一个景点,就会在背面印上一个带数字的小章。
在网上搜到的通票包含内容,供参考:
10美元票:5天内有效。市内包括古城和皇宫、独特僧院、曼德勒文化博物馆、固都陶佛塔、金色宫殿僧院,市外包括因瓦、阿玛拉普拉古城。3美元票:3天内有效。包括敏贡、实皆古城。
柚木寺,也叫宝迦雅寺 Bagaya Kyaung,曾经是缅甸王室接受教育的地方,从1770年建院到现在,即使历经了战争也没有遭到任何的损毁。
里面很暗,有蝙蝠寄宿其中,在黑暗中依然可辨别雕刻的花纹之精美复杂。
雅达那斯密佛塔 Yadana Hsemee Pagoda Complex,菩提树下的若干小塔,带有沧桑感的红砖。和大多数佛塔不同,这里的佛像是立在塔外的。
歪斜破旧的红砖,精致雕花的拱门,以及自上方天空倾泻的阳光,交汇出万种风情。
马哈昂美寺,Maha Aungmye Bonzan,个人觉得因瓦古城最具看点的一个地方,嵌套式的结构,房子套房子套房子套房子俄罗斯套娃的感觉,里面其实除了走廊本身也没什么东西了。19世纪贡榜王朝的建筑代表作。沧桑斑驳的黄色墙壁,层叠着烦琐的海浪般的雕花,很漂亮。
不远处的一座金顶小塔。
在因瓦古城意外地花了不少时间,最后匆匆忙忙赶去看乌本桥的日落。刚来到乌本桥的时候,首先看到了这么一大家子在拍“到此一游”照。
乌本桥,缅甸最经典的一景,横跨东塔曼湖,长达120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桥墩、桥梁、铺桥的木板都是用珍贵的柚木。修建于贡榜王朝的敏东王时期。桥柱有1000多根。整座桥相接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斗榫。
可惜我们来的季节不对,即使是乘船,也无法拍到太阳落下时正巧到桥下的视角。不过在日落的余晖下,无论是柚木制的桥,还是桥上的人,都呈现出温暖柔美的色调,怎么拍都美得心醉。
我们先是从桥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然后下桥,在一块视角还不错的陆地上拍照,但总觉得角度不是想象中的样子,于是租了一条小船,船夫带我们从桥下走了一圈,然后停下来,让我们静静地拍日落。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落日装饰了你的发丝,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桥上有六座供人遮风避雨的休息亭,体现佛教的“六和精神”——戒和同修:法制上人人平等;身和同住:行为上不侵犯他人;口和无诤:言语上和谐无诤;意和同悦:精神上志同道合;见和同解:思想上建立共识;利和同均:经济上均衡分配)
如果是情侣来缅甸,那么一定要走一趟这座“情人桥”,相恋的两人来乌本桥虔祷,可以达到“六和精神”中所要求的和谐互敬,这样,爱情能够更加长久。
此时太阳已经完全落入地平线,只剩下天边的霞光,红彤彤的。
缅甸人还真是完全没有夜生活,饭店差不多八点钟就全都关门了,我们一行人晚上想去找吃的和做马杀鸡的地方,结果最后连一家开门的正经饭店都找不到,最后缩在路边一个小摊儿吃的凉面,出乎意料的是,这竟是在缅甸的这几天里,我吃到的最合乎口味的东西,有点像桂林米粉的感觉,很好吃!老板人很好,我们从茵莱湖一路带过来的牛油果,让她帮忙打成果汁,她也没有收手工费。>w<
天还黑着就爬上了车,去曼德勒山看日出。
这些天,看了蒲甘的日出,日落,日出,日落,茵莱湖日落,乌本桥日落,曼德勒山日出,终于在最后一次完全失去了力气。
躺在曼德勒山寺院的地面上睡了几分钟,醒来看到云层里跳出的太阳,毫无力气举相机,就静静地与它对视,世界静下来心也静了下来。
如果再有一次,我想就这样再陪着太阳来一次升落。
看完日出回去吃早饭,然后包车再次出发,去曼德勒皇宫逛一逛。皇宫位于市区内,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的皇宫。原始建筑在二战的时候已经全部被损毁,现在所看到的是缅甸政府在1989年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重新修建的。从地图上看,曼德勒皇宫非常像北京的故宫,也是呈一个正方形,占据城市的明显位置。皇宫周围有一圈护城河,还有好多的角楼。
我想象中皇宫里面应该像故宫一样,浩浩荡荡的全都是宫殿,结果进了城墙之后发现很荒凉,原来只有城墙内最核心的区域才有几座宫殿。所有建筑都由柚木建造,为红色,部分顶部有景色油漆描边。
整个皇宫除了主要参观的宫殿部分,其余地方有很多缅甸政府军的营地,所以在里面要按照指示行走。宫殿的门口,还有荷枪实弹的卫兵,参观皇宫的时候注意一定不要给军人拍照哦。
接下来去的是山达穆尼寺庙和固都陶佛塔,这两个地方很像,都是排列整齐颇为壮观的白塔群,不过作用还是差别很大的。
山达穆尼寺,Sandanmani Paya,是敏东王为了纪念被杀害的弟弟所建。穿过长廊,就可以到达正中间的金色的大佛塔,佛塔内存有敏东王弟弟加襄王的骨灰。
固都陶佛塔,Kuthodaw Pagoda,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铭刻,这里可是“世界上最大的书”。一整本的佛经被篆刻在729座云石碑上,石碑外围修建起白色的小佛塔,浩浩荡荡的碑林,被缅甸人称为“全世界最大的功德佛塔”。
下一站是柚木寺,也被称为金色宫殿僧院,因为曾经是敏东王的寝宫,所以整个建筑比一般的寺院要精美繁琐得多。整个建筑为三层,底部以上百根柚木立柱为支撑,大殿外围门墙立柱都配有精美的雕花,密密麻麻,让人眼花缭乱。
在柚木寺碰见了一大家子的缅甸人,各个年龄的都有,他们见我们也觉得好奇,最后竟争相要与我们合影,于是我就站在中间微笑着好半天,等着他们拍完照,因为语言不通,只能用笑容互相沟通了。这些缅甸人当中还有长得很漂亮的小姑娘,笑起来特别好看。
就是这个小姑娘!特别的美!笑起来特别好看!
这就是我们被围观的状态…………
柚木寺精美繁复的雕花。
大殿里面靠近佛像的区域只有男性可以进入,女性是禁止入内的。在茵莱湖的帕瑞佛塔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女性不能为该佛塔内的佛像贴金箔的。
非常认真地研究柚木寺历史资料的小和尚们。
快走的时候我们正赶上什么庆祝仪式,是一整个车队,最前面是照相和录像的车,他们见到我们也不断挥手致意。
作为一个匆匆而过的游客,一定要摆出到此一游的姿态去拍某些景点角度,曼德勒皇宫的角楼就是一处,于是,整个缅甸行程的最后一站,就是去专程拍角楼……
气势并不那么恢弘的角楼。比较逗的是我们拍摄的地方,居然有若干的健身器材,就是你家小区,你家附近的公园里,大爷大妈们喜欢的那种健身器材,我们就站在健身器材上一边摇晃一边看角楼……= =
角楼沿路遇见的少女,给她们拍了几张照片。
下午的飞机,于是回来后稍事休息,喝着袋装的冰咖啡,就上了车去遥远的曼德勒机场,机场真的很遥远,开出去城市很久很久,我们看着这城市周边都是荒野,随便一个地方都能建机场,可偏偏就要在那么远的地方建,真是无法理解。
丰富旅游线路,优惠旅游报价,优质旅行服务,尽在深圳国旅官方网站(www.kazl.com)
本文标题:【深圳旅行社】 缅甸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