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攻略第202篇,淮扬攻略第8篇,其他攻略请点击底下中国文化攻略链接或我的头像~
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的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都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info:扬州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蜀冈中峰。唐天宝元年(742年),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此传经授戒,该寺因以名闻天下。
☆山门☆
大明寺山门外,蒋衡书写的“淮东第一观”,现立于山门外东墙上,与西墙上王澍书写了“天下第五泉”两相对应,可以说是
平山胜景的金字招牌
西门是“仙人旧馆”,这里通往西园,天下第五泉
扬州。进了“文章奥区”,一棵紫荆正在招手,似乎在诉说着栖灵塔的故事
大明寺的晚樱在
扬州算是经典,盛开时,及其壮观
☆西区☆
西区有两个天下第五泉,是其观赏核心
★平山堂★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西侧的“仙人旧馆”内,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初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时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清贫,母亲郑氏以芦荻画地教他认字,敏悟过人,读辄成诵。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试南宫第一,历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夷陵令、乾德令、武成军判官。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迁同修起居注、知制诰。次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新政失败,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相继罢去。欧阳修上疏极谏,为范仲淹等人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权知开封府。《新唐书》成,迁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至和五年(1058)为枢密副使,次年为参知政事。治平四年(1067)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后徙青州、蔡州。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致“致用”,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创作成就甚高,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奖拔后进,苏洵、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等都曾得到他的扶持。诗学韩愈,有散文化倾向,但无韩愈的艰涩,风格清新劲健,平易明丽。亦善词,承南唐余风,婉丽深挚。著述丰富。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外,还撰有《新五代史》。晚年撰《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一体。另有《欧阳文忠公集》153卷(其中诗21卷)、《六一词》1卷、《六一诗话》1卷、《毛诗本义》、《集古录》、《
洛阳牡丹记》、《归田录》等。
黄山假石中,井周边用小青砖铺底,呈六边形,在井栏上,阴刻有“第五泉”三字和“光绪二年八月吉日敬立”的字样。井西侧有长方形石碑,宽0.8米,高2.1米,上刻“第五泉”三个大字,为明代嘉靖年间巡盐御史余姚徐九皋所书,此泉又名下院井。
明景泰间,沧溟福智禅师行脚到大明寺,扬州知府王恕等为其在
平山堂侧建茅屋,掘地得井,内有“大明禅寺”字样残碑,以为古之第五泉。嘉靖中叶,巡盐御史徐九皋书“第五泉”三字,青石红字,字形丰腴壮丽,人称此为“下院井”。
无锡惠山书写过“天下第二泉”的王澍,题写“天下第五泉”。王澎当时虽身患疾病,但仍欣然题书“天下第五泉”,其书挺拔清秀,不减往年之俊美。关于王澍题书“天下第五泉”,导游还有另外一种版本:当时王澍年事已高,无法亲自动笔,只好请来人到惠山拓下其所书的“天下第二泉”的石刻,并将“二”改成“五”。
由于两位名人的分别题字,从而有了今日“第五泉”与“天下第五泉”之别。
★康熙御碑亭★
康熙御碑亭位于第五泉南侧,为四角方亭,单檐,歇山屋顶,架空花脊,灰色小瓦覆盖,四面廊,廊内砖砌到顶,且在南、北、西三面设“∩”形门;在南、北墙上分别开设扇面形透空窗各两扇,一一对称;在西面墙上设透空窗两扇,可观“天下第五泉”等景色。廊墙内外均涂白色,外设红色亭柱12根和坐栏,坐栏下有透空砖砌基础,地面铺设水磨青砖。东面廊墙壁上置长方形康熙御诗碑,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圣祖南巡时,赐
扬州知府高承爵御制《灵隐》诗。高承爵勒石建亭以奉。碑文云:
灵隐
灵山含秀色,鹫岭起嵯峨。
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
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
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
在此石刻(阴刻)上方有一正方形康熙御印。
乾隆御碑亭★
乾隆御碑亭位于西园拾级而下的入口处西侧,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檐下置挂楣,亭柱16根,红色油漆,周边设透空坐栏,栏面黑色,透空坐基白色,色彩分明。地面为正方形水磨青砖铺地,中置三块御石碑。最东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辛未(1751)春仲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所写《
平山堂》御制诗:
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
馥馥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
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
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香色助清欢。
最西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丁丑(1757)仲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
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
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不禁。
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
春巡处处前徽仰,到此尤廑吁俊心。
中间的石碑上刻有乾隆壬午(1762)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时写的《四月朔日游平山堂》御制诗:
画舫轻移邗水滨,人思六一重游巡。
阴阴叶色今迎夏,衮衮花光昨饯春。
巧法底须夸激水,淳风惟是惭投薪。
江南山可平筵望,望岂因山因忆民。
日本僧人邀请,欣然率领众僧东渡扶桑。大师东渡弘法是义无反顾的。当时,他的弟子们因道路遥远,“沧海淼漫,百无一至”,而犹豫踟蹰。鉴真却毅然决然:“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足见他的深远识见和坚强决心。鉴真大师不畏艰险,五次东渡失败,却毫不灰心,决不退缩,终于在天宝十二年(753),以双目失明之66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实现夙愿。他的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令后人无比景仰与敬慕。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教戒律、兴造寺庙佛像、广授书画技艺、推广医药饮食、弘扬大唐文化,被日本人民奉为“文化恩人”。鉴真大师是传教弘法的光辉典范,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罕见的杰出人物,也是大明寺最大的荣耀和骄傲。
正殿建在石台基上,面积537平方米,高度5.24米。面南五楹,南面三门。单檐庑殿屋面,屋顶正脊东西两端饰有鸱尾。屋面坡度平缓,莲花纹瓦当,出檐深3.3米,桩头有斗拱三重,所有窗户均采用唐代直棂窗制式。
鉴真纪念堂的设计方案,最先由
扬州建设局的工程技术人员草拟提交。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针对纪念堂、碑亭、回廊的比例、尺度和建筑风格方面作了诸多修正
(深圳国旅官网http://www.kazl.com/)
☆鉴真纪念堂☆
大明寺之所以名扬海内外,其悠久历史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大德高僧,他就是唐代的鉴真和尚。鉴真和尚曾在大明寺讲律传戒,名闻遐迩,为僧俗所景仰,有着崇高威望,享“江淮化主”之誉。为了兴隆佛教,弘法东洋,他接受
在西园中心的小屿上,还有一座“第五泉”。登上小屿,屿上建有一方亭,亭名曰“美泉亭”,造形别致,亭顶开有孔洞,光透亭中泉井,泉水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阴阳合德,雨露兼收,水味更佳。在美泉亭旁,有王诚书“天下第五泉”小石刻一方,此井还有一个名称“塔院西廊井”。
乾隆二年(1737),汪应庚于蜀冈西凿池种荷花时,发现了一座古井,井围15尺,深20丈,其水味永而甘,井中得钱币数十文,又有古砖刻“殿司”二字,第五泉因此被发现,当时观者每日数千人。程梦星亦偕友前往观看,其诗云:“新凿方塘十亩宽,小桥低亚跨清湍。来寻山下泉重出,合试天边月一团。国宝纪年犹可识,‘殿司’遗字未全残。争知第五应谁是,赢得游人取次看。”江都贡生魏嘉瑛鼓和程梦星的诗中,亦有“试煎新茶泼鲜汝,观者如堵争流涎”的描述。
高士钥任扬州知府后,请曾为
★天下第五泉★
踏入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第五泉的石碑。第五泉掩映在
清代雍乾间书法家王澍所书的“天下第五泉”刻石,乾隆间本立于西园中水池上,兵燹后重修法净寺时移立于山门外西墙壁上,与东墙壁上清初书法家蒋衡所书的“淮东第一观”刻石相对应。天下第五泉周边植有榔榆、黑松、桂花、无患子、丝棉木、天竺、络石等。
大明寺的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正门上额“大明寺”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有“国泰民安”四字,阴有“风调雨顺”四字。
大殿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门,东门是“文章奥区”,这里通往栖灵塔
☆东区☆
先看东区,烟花三月下
通往栖灵塔路上的五福捧寿铺地,边上好似孔雀羽毛
★栖灵塔★
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
栖灵塔自唐会昌三年(843)毁灭,大明寺只剩“栖灵遗址”,而无栖灵宝塔,香客和游人深深引为憾事。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僧人可政募集资金建造了一座七级多宝塔。这座宝塔又于南宋时毁圮,自此,大明寺再也没有重建栖灵塔之举。
直到90年代,才重建栖灵塔,新建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原设计欲制成木塔,可惜优质大直径的杉木在国内很难筹集,于是更改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木构结合。平座、剪力墙为混凝土,铺作做三层钢筋混凝土、二层木构。剪力墙上贴斗拱、木枋等,建成仿木构楼阁式。塔为方形,九层;各层东西南北每四柱三间,一门两窗,平座,腰檐,平座与屋檐由斗拱支撑,出檐大而平,柱以腰鼓形,窗形直棂,凸现唐代建筑风格。
★烟花三月版★栖灵塔☆晚樱☆
丰富旅游线路,优惠旅游报价,优质旅行服务,尽在深圳国旅官方网站(www.kazl.com)
本文标题:【深圳国旅】大明寺-须作淮东第一观